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2025年國家繼續醫學教育推薦項目“循環重癥研討暨院內急救體系建設與高級心肺復蘇培訓班(第一期)”在合肥成功舉辦
2025年6月14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主辦,合肥京東方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共同承辦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推薦項目“循環重癥研討暨院內急救體系建設與高級心肺復蘇培訓班(第一期)”在合肥圓滿召開。本次培訓匯聚了來自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及合肥京東方醫院的多位權威專家,通過“理論授課+實操工作坊”的雙軌教學模式,為安徽省內40余位急救領域同仁提供了一場高質量、強實踐的系統化培訓。
會議合影
會議伊始,專委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剛教授為本次培訓班作開場致辭,并就課程體系與教育安排進行了詳細介紹。他指出,本次培訓旨在推動重癥醫學科醫教研協同發展,著力提升非公立醫療機構在循環重癥診療領域的均質化水平,從根本上降低患者病情惡化及心臟驟停的發生風險。同時,通過優化院內急救體系架構,強化醫務人員臨床思維與實操技能培訓,構建全方位的危重癥救治能力提升體系,切實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剛教授致辭
本次培訓由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合肥京東方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劉潔擔任主持。劉潔主任首先向蒞臨授課的專家團隊及講師致以誠摯感謝,對參與培訓的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她強調,本次培訓班既是前沿學術交流的契機,更是推動行業診療規范化進程的關鍵實踐,期待與會同仁在交流互鑒中夯實專業根基,共同提升急危重癥綜合救治能力,為構建更完善的重癥醫學體系注入動能。
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劉潔主任主持
專委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剛教授以《重癥患者早期預警與院內急救體系建設》為題,系統剖析了危重癥患者風險預判機制及急救網絡構建的標準化路徑,為提升院內急救效率提供了前沿思路。合肥京東方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躍東、副主任劉潔以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日友好醫院重癥醫學科段軍分別以《院內急救、原位模擬演練》《氣道管理》《院內RRT急會診救治策略與流程》為題進行授課。李躍東主任結合臨床實戰案例,詳細講解了急救場景中的團隊協作要點與模擬演練設計邏輯;劉潔主任則聚焦氣道管理的難點問題,從解剖原理到操作規范進行了全方位技術解析。段軍主任通過真實臨床案例剖析,幫助學員優化急會診快速響應機制與臨床決策能力。此外,李躍東主任還帶領學員對《院內急救、原位模擬演練》進行了系統復盤,通過閉環式知識鞏固強化關鍵知識點與操作要點。
授課分享
在團隊復蘇實戰教學環節,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王征攜手中日友好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療組長馬軍宇,聯合呈現《團隊復蘇綜合救治(專業流程)》,兩位專家通過標準化團隊配合演練的沉浸式教學,強化了學員在急危重癥救治中的協同作戰能力。
在呼吸與循環衰竭急救技能站,中日友好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療組長馬軍宇聯合吳筱箐、吳瓊及劉潔三位專家,組織學員分組開展了模擬實戰演練。學員們置身于高度逼真的模擬臨床場景中,系統錘煉急救技能。演練結束后,李躍東主任帶領學員對《院內急救、原位模擬演練》進行系統復盤,逐一鞏固關鍵知識點與操作要點。
在團隊復蘇綜合救治分組模擬及分組技能考核環節,馬軍宇、劉潔、吳筱箐、吳瓊四位專家共同嚴格把關,確保每位學員的操作均達到標準化救治要求。培訓班的最后,吳筱箐主任組織了多維度理論筆試考核,全面檢驗學員的理論掌握程度,實現重癥急救能力的全方位教學閉環。
本次培訓不僅搭建起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更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助力非公立醫療機構重癥醫學的規范化進程。未來,專委會將繼續攜手行業專家,深耕重癥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更前沿的技術理念與更扎實的臨床實踐,為急危重癥患者的高效救治構筑更堅實的醫療保障!